高中生物知识:着丝点断裂于什么时期

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今天着丝点断裂于什么时期这个话题,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是非常有兴趣了解的吧,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小编也是到网上收集了一些与着丝点断裂于什么时期相关的信息,那么下面分享给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是指一个染色体由着丝点(或其附近)裂开,最后形成两个染色体。最后形成两个染色体。着丝点与纺锤体的纺锤丝连接,与染色体移动有关。

着丝点

着丝点着丝粒两侧的具有三层盘状或球状结构的蛋白。高等植物的着丝点呈球形。着丝点的定位与形成决定于着丝粒特异的DNA顺序,在有丝分裂一开始便形成。着丝点是细胞分裂的重要细胞器,是细胞纺锤体微管附着的地方科普阅读摘抄。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体微管的缩短,将**后的二条染色单体拉向两极,遗传物质DNA随之平分到二个子细胞中去。

长期以来,着丝粒和着丝点这两个术语是作为染色体上纺锤体附着区域的同义语使用的。遗传学文献中多用着丝粒一词,而细胞学家多用着丝点一词。后来在电镜下研究哺乳类染色体超微结构时发现,主缢痕两侧是一对三层结构的特化部位,认为是非染色质性质物质的附加物,称为着丝点。在主缢痕区存在着丝粒,由此把染色体分成二臂。着丝粒的两侧各有一个蛋白质构成的三层的盘状或球状结构,称为着丝点。

来源:高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