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学后大学生的生活费都有哪些级别

生活费多少合适?大学和高中有很大的区别,高中虽然也可能同样住校,但是即便是很严格的高中,也会每周或者每两三周放一次假,所以一般不存在每个月给生活费的现象,基本都是每周回去拿一次伙食费,再给点零花钱。有时候家长来看学生,还会再给点钱,让孩子在学校的超市买点吃的改善一下生活。

可大学就完全不同了,大学生基本都是**离开父母,所以生活费基本都是一个月才给一次。很快就要高考了,高考结束后很多学生都要踏入大学了,那么家长给多少生活费合适呢?以前觉得一千元生活费已经很多了,可是只有去了学校才知道,每个月生活费只有一千元的时候,日子过得有多拮据,真的是“当家才知柴米油盐贵”。下面来看看大家的生活费是哪个级别吧?

**级:800元以下(穷困潦倒)

在现在这个时候,每个月单纯生活费800元以下,确实很难生活,可以说在绝大多数学校,都很难用800元生活一个月,除非是顿顿馒头咸菜。在大学不比高中,不仅吃饭要花钱,就连水电都要刷卡,卡里没钱分分钟断电断水断网,想靠800元过一个月那完全是“无稽之谈”,省钱从没有这个省法。

家里一个月只给800元,那意味着学生还得把一些精力放在**赚钱上,不然800元,实在是捉襟见肘。如果是十年前,800元还勉强凑合,现在已经完全不够了。在这个级别的,如果不去做**,那**的活动地点就是食堂,整个大学生活都是“黯淡无光”的,“玩”是一种奢望。

第二级:800-1500元(温饱偏上,正常水平)

日常消费限于食堂和学校外的超市,食堂因为有补贴的原因,基本可以想吃啥吃啥,每天食堂的消费在20-40左右。每周可以去学校外的超市,买一点水果和零食,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每月还可以买一件应季的衣服。但是不敢生病,即便是校医院一次也要一百以上。在其他方面也不能花太多的钱,不然就要压榨自己的饮食费用,想买什么东西就需要攒钱。

这部分学生是学校最多的,大部分学生都属于这个水平,大家都没什么钱可以用,所以穷学生的称号,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吧。一般只要有什么赚钱的机会,这部分学生都不会放过。有的会出去做**,有的不会刻意的做**。

第三级:1500-2000元(小康型)

日常消费更高级,虽然还是以食堂为主,但是只要自己想吃,就可以随便外出吃自己想吃的,偶尔可以吃火锅之类的,日常奶茶可以自给。室友和班级有活动时,自己可以主动去参加,不用刻意回避。这部分生活水平,已经足够去谈恋爱了,低于这个水平的还是很难负担起谈恋爱的巨大消费的。

这部分学生在学校里也不少了,一个人可以自己“浪”,小日子怎么都不算差。自己有心仪的对象时,也能大胆的主动追求,两人也能管饱,过节可以有什么小礼物之类的。可以初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了,逢节假日的时候可以外出旅游,但是需要仔细规划旅程,减少额外的消费。

第四级:2000-3500元(小资)

日常消费更高级,食堂可以不作为主要的饮食场所,每个月的外卖不重样,想吃什么就可以吃什么,海底捞也可以成为随便去的地方。平常看到喜欢的衣服就可以买,穿着明显能感觉到时尚。玩游戏的时候,可以买自己想买的游戏道具。这个级别日常消费已经没什么,基本不需要太担心自己今天花了钱,明天怎么办。

这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已经偏少了,一个班可能就几个人。他们可以随便分享自己的零食,可以主动召集同学聚会,可以主动请同学吃饭,只要不刻意追求名牌什么的,那日常消费已经足够丰富了。他们可以在节假日出去旅游,也不需要刻意规划,旅游可以随意看看当地的风景,品尝当地的特色。

第四级:4000元以上(有钱人)

日常消费更广,基本和普通学生不在一个地方,可以吃任何自己想吃的东西,即便是网红餐厅也可以随便去。日常买衣服更随便,虽然奢侈品牌买不起,但是时尚品牌却是没什么问题,也不缺最新的电子产品,有想要的就能买。还可以去见识见识世面,**什么的也可以去。

这部分学生在学校已经很少了,毕竟家里有钱的人挺多,但是给这么多钱的却不多。他们基本都是班里同学和室友眼里的有钱人,孩子可以拿最新的电子产品,可以在游戏里买全皮肤,成为大家羡慕的V8选手。女生可以买各种衣服、护肤品,有喜欢的就可以买。

第五级:不限

这部分学生没啥好说的,大学里这种学生很少见,主要集中在几个特殊的大学里,还有就是留学生里黔西南教育资源网,普通大学一个院可能就一两个。每个月的消费都在万元左右,这部分学生能享受的都可以享受,可以随便出去旅游,外出可以住很特色的酒店民宿,或者是星级酒店,什么都不缺。不过生活费这么多,也不一定是个好事。

这里指的生活费,不仅仅是家里给的,家里给多少钱都正常,因为各家的能力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同。所以给孩子的钱也不同,这里指的生活费,更多的还是学生每个月花出去的钱。但是现在2019年,物价比起十年前已经涨了很多,如果给800元以下,那学生就很难维持,**就是不得不去的选择。

当然生活费这个还是要好好把握,给多给少都是给孩子的一个磨炼,给的少就是磨练意志,给的多也可以锻炼心性。这里只是给一个简单的参考,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并不是说给多少就是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