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大白塔的白塔简介

五台山大白塔的白塔简介

在五台山景区中,有大大小小上百座寺庙,在寺庙间有一座塔特别显眼,蔚为壮观,不能不说,这就是被当地所称的大白塔。 据《山西省佛教名胜》记载,五台山佛教中心区台怀镇,有一座高耸入云洁白**的巨大佛塔——大白塔,它是五台山的象征,被誉为“清凉**胜境”。

大白塔所处的寺院叫塔院寺,寺以塔名,颇为得体。

该寺原为大华严寺的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扩充建寺。是五台山**禅林之一、青庙十大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塔院寺座北朝南,由横列的殿院和禅堂僧舍组成。

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影壁、牌坊、石阶、过门、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塔殿藏经阇,以及山海楼、文殊寺塔等建筑,气魄雄伟,有殿堂楼房130余间,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 五台山塔式建筑,就其建筑年代、建筑规模、建筑形式、建筑材料而言,都称得上是**现存塔建中类型较多的地区之一。在众多的佛塔中,要数塔院寺大白塔最着名,其它诸塔,犹如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它。

请问白塔寺在哪里?

在山西五台山,实际叫做塔院寺,因寺内有大白塔而闻名,山西当地人一般习惯叫做白塔寺,是**的**禅处之一,也是开光加持的胜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加持法事,相传很早以前白塔寺每年三月都要设一个“无遮大会斋”,就是不区分僧人和**,不区分穷人和富人,不区分男女老少,凡来者都分给一样的饮食,众生平等。

五台山寺院简介

山西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东北部五台县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点北台叶门峰海拔3058米,被称为“华北屋脊”。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

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在此佛教圣地,建立的众多寺庙中又以南山寺、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最有特色。南山寺始建于元朝,整个寺院共7层,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一层名为善德堂,上三层称作佑国寺。寺内的石雕和泥塑内容包括佛教传说、道教典故以及林木花草等图案,堪称五台山一绝。

站在佑国寺**层可以远眺五台山的其他四台。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院,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最早的寺庙,该寺位于五台山中心区。显通寺的大雄宝殿是举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百科、阿弥陀佛、*师佛的塑像,整座大殿开阔疏朗,古色古香。

无量殿为砖砌结构,里面供奉有铜铸毗卢佛,该殿没有房梁,形制非常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铜殿是一座青铜建筑物,殿内有上万尊小佛像,是罕见的铜制文物。显通寺前的钟楼里有五台山**的铜钟——长鸣钟,钟的表面刻有一部万余字的楷书佛经。

塔院寺内有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物——大白塔,塔高56.4米,通体洁白,被誉为“清凉**圣境”。塔顶悬有两百余个铜铃,风吹时声音清脆。白塔的东边有一座小白塔,相传此塔内藏有文殊菩萨显圣时遗留的金发,因此又称文殊发塔。藏经阁在大白塔北侧,为木结构建筑,内有用汉、蒙、藏多种文字所写的经书两万多册。

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完整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这里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到六月十五的黄教**主场地,在这一时间登山可以看到喇嘛们“镇魔”的盛况。寺内有天王殿、释迦牟尼殿、菩萨殿,因历代**都曾登临菩萨顶,所以寺内有不少御笔亲题的碑和匾。在东院过厅和后院,有两座汉白玉四棱柱碑,碑身四面分别刻有汉、蒙、满、藏四种文字所书的碑文,均为清代康熙帝手书。 除上述寺院外,五台山还有寺庙——台内:寿宁寺、碧山寺、普化寺、黛螺顶、栖贤寺、十方堂、殊像寺、广宗寺、圆照寺、观音洞、龙泉寺、罗睺寺、金阁寺、镇海寺、万佛阁、观海寺、竹林寺、集福寺等,台外:延庆寺、南禅寺、秘密寺、佛光寺、岩山寺、尊胜寺、广济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