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瓷器的原址是在哪里?

哥窑瓷器的原址是在哪里?

在我国数千年陶瓷发展历史上,哥窑瓷器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被列为制瓷业兴盛时期的宋代**名窑之一。但它是如何烧制而成的,它是在哪里烧制的。

迄今为止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哥窑瓷器在元末明初还在烧制,并且有新旧之分,新哥窑是元末烧的,而旧哥窑烧制的地点和时间还不清楚,但以后大量的史料证明哥窑的窑址在浙江龙泉县。

然而事实并不像史料记载的那么简单。1960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龙泉县的大窑、金村遗址进行了挖掘。在大窑和溪口等五处窑址都发现了一种身带耳片的黑胎青瓷器,其特征与史料中的哥窑特征非常相似,而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那种传世哥窑瓷器完全不同,这说明传世哥窑瓷器不是在龙泉烧造的。根据这一发现,**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龙泉胎青瓷、景德镇仿哥窑等瓷片进行了化验、分析和考究,结果表明,史料里所说的哥窑是龙泉窑的哥窑,而不是烧造传世瓷器的哥窑。

这样,烧造传世瓷器的哥窑究竟在哪里,又成了一个考古学家探讨的问题。有人认为它可能在江西景德镇,因为明清两代景德镇哥瓷烧得很成功,但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宋元时的传世哥窑也在那里。也有人判断也许在吉州窑的产地江西吉安,因为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里提到该地有一个“碎器窑”,但直到现在还没发现这个碎器窑。

在另一个明代人高濂《遵生八笺》里谈到哥窑取瓷土于杭州凤凰山下,好像是指瓷窑在这里,有人以此来推断窑址在杭州。目前关于哥窑窑址究竟在何处,人们众说纷纭,考古学家们还在探究,希望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

哥窑窑址在哪里?

杭州老虎洞。
1996年9月,在杭州老虎洞发现了一处窑址。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8年5月至12月和1999年10月至2001年3月分两次对该窑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

获得了大量的残件、瓷片和窑具。
经过深入研究,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宋代地层中的遗物应为文献所指的“修内司官窑”,而元代的遗物则称为“传世哥窑”,后者则是仿造前者的,“传世哥窑”的实质是南宋灭亡后仿官的产品。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老虎洞窑即《至正直记》所述的“哥哥洞窑”。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可以确定,传世哥窑是元代的产物,绝非宋代**名窑中的哥窑。

扩展资料:
哥窑特征:
其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百科
其二、“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有细碎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典型的“金丝铁线”,即黑色的厚缝与红色、**的细缝交织在一起。
其三、“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的部分甚至等于轮胎的厚度。

釉面上有气泡,如珠子的外观,犹如“聚沫攒珠”之美。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
其四、“紫口铁足”的风致,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由于胎色的出现,窑口边缘釉为黄棕色,而铁黑则出现在底脚的无釉部分。

由此,可以 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千年之谜:哥窑遗址究竟在哪

请参考下文:哥窑与汝、官、钧、定一起,被称为宋代的“**名窑”,然而,与其他4个已经找到窑址的窑口不同,大名鼎鼎的哥窑,其蛛丝马迹竟然只能在文献中寻找。根据文献记载,哥窑是出自南宋的一种奇特瓷器,其产地就在龙泉。

文献的记载引起了龙泉的盗挖狂潮,据说当年这个不大且僻静的地方,聚集着来自不同**的古董商,他们将挖掘到的瓷器甚至瓷片一起成堆运走。

古董商所运走的瓷器和瓷片中究竟有没有文献中描述的哥窑瓷器,已经成谜。如今,业内习惯上将具有文献中描绘特征的瓷器称为“传世哥窑”,以便与传说中的哥窑产地出土的瓷器相区别。据天津文博院研究馆员刘渤介绍,哥窑瓷器非常珍贵,传世稀少,据统计全世界仅有100余件,比“元青花”的数量还少。天津博物馆中,藏有一件传世宋哥窑瓷盘。

面对精美的传世哥窑瓷盘,总有研究者和爱好者恨不能穿透历史的重重帘幕,看到它究竟来自何方。明朝人陆深在《春风堂随笔》中提到,宋朝时有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在龙泉的“琉田窑”烧制瓷器。弟弟章生二所烧制的青瓷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而哥哥章生一烧制的瓷器颜色比较淡。

因为生一是哥哥,所以他的窑被称为“哥窑”刘渤说,因为哥窑窑址至今尚未被发现,而哥窑瓷器在历史上又声名赫赫,所以哥窑一直是考古学家、古陶瓷学家和收藏家重视、关注和研究的热门话题。哥窑被传是宋代名窑,然而迄今所掌握的宋代文献中,却没有任何关于哥窑的记载,这成为有些学者怀疑哥窑是否为宋代名窑的一个理由。关于哥窑的记录,最早见于明朝人的著作。

明代初期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曾提到哥窑。据刘渤说,明代陆深的《春风堂随笔》中也曾谈到哥窑。陆深在随笔中提到,宋朝时有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在龙泉的“琉田窑”烧制瓷器。

弟弟章生二所烧制的青瓷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而哥哥章生一烧制的瓷器颜色比较淡。因为生一是哥哥,所以他的窑被称为“哥窑”。陆深所提到的琉田,即是如今的龙泉大窑,是当地瓷器的中心产区,正是文献中的类似记载,引发了民国初年人们对龙泉的掠夺式开采。这种现象又引起了我国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对哥窑的兴趣,而那时的陈万里,专业是一名医生。

1928年,陈万里来到了浙江龙泉。在他之前,**陶瓷研究的方法一直是从文献到文献,他是**位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古窑址进行实地考察的学者。那时,经过十几年的盗挖,当地较有价值的瓷器都已经被搜罗殆尽。陈万里从当地人口中听说一个叫大窑村的地方有古代窑址。

在大窑村,因为泥土里都是瓷片,以至于他们取土建房时都无法避开,所以院墙上有很多星星点点的瓷片。然而,实地探访的结果却让陈万里大失所望。在古窑址所在地,虽然到处都有散落的破碎瓷片,但他仔细搜寻后,所找到的都是普通的青瓷,并没有传说中的哥窑特征。那么,传说中珍贵无比的哥窑瓷器,到底是什么样?瓷器有了裂纹本来是一种缺陷,却因为这种缺陷而产生了别样的美感,从而被推上了更高的地位,卖得更好了。

马未都曾经说过,“审美的**层次,就是我们所说的这种非常态的、病态的美。缺陷美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哥窑就在这样一个地位中诞生了”刘渤说,据文献记载,传世哥窑胎体较厚,胎质细腻,胎呈黑、深灰、浅灰、土黄等色;釉色有灰青、月白、深灰、青黄和米黄;釉质肥润,有油酥光和缩釉小坑;釉面开裂有不规则的细碎纹片,纹片呈黑、黄二色,浅**的为“金丝”,深黑色的为“铁线”,俗称“金丝铁线”——这是传世哥窑最典型的特征。此外,传世哥窑瓷器的开口呈现淡淡的紫红色,足底为幽深的铁青色,在行内被称为“紫口铁足”。

关于哥窑瓷器最有特色的断纹来历,龙泉当地演出的戏剧里存在这样一种说法:章氏兄弟都烧制青瓷,虽然品质都很好,但因为哥哥忠厚,所以他烧制的瓷器销量更好。弟弟嫉妒哥哥的生意,为了出气,偷偷往哥哥的窑洞里泼凉水,于是出窑后的瓷器上出现了这种奇特的断纹。收藏家马未都在说起断纹时,说还有一种说法,即弟弟在釉缸里放了一把黏土,由此导致了瓷器开裂。

在马未都看来,这是外行的传说,实际上这种断纹烧制的工艺极其复杂。瓷器有了裂纹本来是一种缺陷,却因为这种缺陷而产生了别样的美感,从而被推上了更高的地位,卖得更好了。马未都曾经说过:“审美的**层次,就是我们所说的这种非常态的、病态的美。缺陷美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哥窑就在这样一个地位中诞生了。

”就是这种具有缺陷美的传奇瓷器,点燃了一代**古工作者的热情。从1928年起,陈万里8次去龙泉。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一次考察中,他发现了一小片具有清晰断纹的瓷片,非但如此,瓷片还具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不久后,在距离大窑十余公里处的溪口乡的古代窑址中,发现了更为精致的同类瓷片。陈万里的这一发现,实际上与文献中哥窑出自大窑的记载相矛盾。与此同时,陈万里发现当地人竟然能够仿造足以乱真的哥窑瓷器。其实,仿制哥窑瓷器,古已有之。

明仁宗当年为了得到珍贵的哥窑瓷器,曾经明确下令仿造,如今传世的哥窑瓷器中,就有明清的仿制之作。因为当地的窑址已经在盗挖中被严重破坏,陈万里无法通过地层学进行断代,无法确定找到的瓷片是否为后人的仿造之作,由此陷入了更深的困惑中。如今,虽然文献资料不断被发现,科技在考古方面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然而,对于哥窑的研究,因为缺乏宋代的资料,而且后世的记载都不成系统,甚至还存在互相矛盾之处,而考古发掘的结论与文献又无法互相印证,哥窑的神秘面纱仍旧未被揭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关部门组织了考古队前往龙泉进行挖掘。

在那之前,故宫博物院等处已经有多件瓷器根据文献记载被认定为“哥窑”瓷器,这些瓷器被称为“传世哥窑”。“1960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龙泉县的大窑、金村窑址进行发掘,发现了黑胎片纹青瓷,绝大部分是生活�。

烧造传世瓷器的哥窑在哪里?

有人认为它可能在江西景德镇,因为明清两代景德镇哥瓷烧得很成功,但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宋元时的传世哥窑也在那里。也有人判断也许在吉州窑的产地江西吉安,因为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里提到该地有一个“碎器窑”,但直到现在还没发现这个碎器窑。

在另一个明代人高濂《遵生八笺》里谈到哥窑取瓷土于杭州凤凰山下,好像是指瓷窑在这里,有人以此来推断窑址在杭州。

目前关于哥窑窑址究竟在何处,人们众说纷纭,考古学家们还在探究,希望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

哥窑瓷器是什么年代的

哥窑瓷器是宋代的,烧造年代为南宋中晚期,产地为浙江龙泉。“哥窑”名列宋代**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哥窑”还是****名窑之一,哥窑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瓷器描述: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

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名称由来:相传宋代龙泉章氏兄弟各主窑事,哥者称哥窑,为宋代名窑之一。窑名最早见于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一书,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

嘉靖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稿》称“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名故也,章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瓷器特征:哥窑瓷器从色泽区分,有月白、灰黄、粉青、灰青、油灰、深浅米黄等种类。哥窑瓷最显著的特征,是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瓷釉中蕴含的气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间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状网纹,其网纹之色浅黄者宛若金丝,细黑者如铁线,二者互相交织,因而被名之为“金丝”、“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