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_牛角龙的资料图片:晚白垩纪植食性恐龙

 牛角龙小资料
中文名称:牛角龙
拉丁文名:Torosaurus
生存年代:晚白垩纪
化石产地:美国
体形特征:长6~8米
食 性:植食性
种 类:角龙类
释 义:凸起的蜥蜴

 美国耶鲁大学皮博迪自然史博物馆的门口处有一座恐龙雕塑,其原型就是头盾最大的恐龙——牛角龙(Torosaurus)。这种生存于晚白垩世的恐龙虽然不是最大的角龙,但它拥有角龙家族中最大的头盾。

 牛角龙属于角龙类中的开角龙类,其模式种为宽牛角龙(T.latus)。牛角龙身长约7.6米,体重估计为4.4~6.6吨,颅骨长达2.6米(是已知陆地动物中最大型的)。最近描述的五角龙(Pentacer-atops白垩纪)有可能超越这个数值,它的颅骨长度为3米,但由于发现时间较短,资料有限,目前还不足以动摇牛角龙的冠军宝座。

 1891年,两个牛角龙的颅骨在美国怀俄明州东南部被海彻尔发现,随后由马什在同一年命名,这一时间较三角龙晚了两年。随后,牛角龙的化石在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南达科他州、北达科他州、犹他州等地被发现,在得克萨斯州的大湾区和新墨西哥州的圣胡安盆地也发现了。但从发现数量来说,牛角龙并不普遍,倒是它们的近亲三角龙的化石较常发现。

 最近的研究显示,与牛角龙亲缘关系最近的是三角龙。霍纳曾在一个公开演讲中提到牛角龙是三角龙中一个助孕的成年个体假设。他指出,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发现牛角龙的幼体化石,且三角龙的近成年个体化石中约有50%的头盾上有两个较薄部分,这与牛角龙头盾上的两个洞相符。他认为所有的成年三角龙都应当拥有坚硬的头盾,但在达到性成熟前,其中一个别或某群会发展出较长的头盾以供示之用,而为了平衡延长头盾的重量,必须在颅骨上发展出洞孔。这一理论可较好地解释年轻牛角龙化石标本的缺乏,也能解释孔洞与近成年三角龙头盾中的厚部薄位置一致性。但不知为何,这个理论并没有在行业内被广泛地接受,而霍纳似乎也没有再重申这个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