寐龙图片:早白垩世肉食性恐龙

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曾经说过:“死即睡眠,它不过如此!倘若一眠能了结心灵之苦楚与肉体之百患,那么,此结局是可盼的!”没想到,这一幕却在亿万年前的国内辽西应验…

**的寐龙化石

寐龙怎么读:寐mèi 龙long

化石的研究者——国内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等人在2004年10月14日出版的《自然》中,对一只发现自热河生物群的伤齿龙科恐龙进行了描述。该新属新种保存极为完整,整体形态看上去很像一只大鸟,有着小小的头骨,长长的后肢。它的后肢蜷缩于身下,头埋在一个前肢下面,这与现代鸟类的睡眠状态非常相似,这是首次发现死前处于睡眠状态的恐龙化石。

死前处于睡眠状态的寐龙化石

徐星将这个新发现的恐龙物种命名为“寐龙”,其属名乃国内的汉语拼音“寐”,意为酣然入睡。“这是**次看到恐龙的睡姿,着实令人惊喜!”

徐星表示,他从未期望会发现一只睡觉的恐龙,更别说它还是立体保存的。此前,辽西的大多数化石都是以扁平状保存下来的,其中大部分恐龙也保持着“死姿”(是指恐龙的尸体在被埋葬和变成化石前,通常会因为尸僵而产生扭曲),而与“死姿”相对应的“生姿”则不多见,而本次不但是“生姿”,而且是以三维形式近乎完美地保存。

寐龙标本是一个发育充分的成年恐龙,它长53厘米,坐在长长的折起的后肢上,前肢像鸟一样在身体旁边折叠,脖子弯曲至左边,小小的头部放在左肘和身体之间。

寐龙生活场景复原模型

四足动物在休息和睡觉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姿势,但唯有鸟类和一些哺乳类是躺在折叠的肢体上,而又只有鸟才会将它们那柔韧的长脖子弯曲在前肢或翅膀之下休息。古生物学家认为鸟团着身体睡觉,减少了表面积,有利于抵御体温下降,而恐龙采用这种方式不但显示它是一种温血动物,而且证明很多鸟类特征出现在恐龙进化的早期。

至于寐龙怎么会以这种姿势保存?让我们遥想早白垩世的辽西地区……

被湖泊环绕的陆地上的火山已震动多时,山下森林中长满粗大的柳杉、苏铁和银杏,离水边不远处的落羽杉丛中,一只汤足饭饱的寐龙正准备小憩一会儿。它蜷做一团,头埋入羽毛里,时不时地用嘴梳理一下那被风吹乱的羽毛,嘻,看来还是一只爱美的小恐龙。不一会儿,它便美美地沉入了梦乡。助孕的隆隆声越来越响。突然,火山开始一阵阵地强烈喷发,新喷出的火山毒气到处弥漫,还在熟睡中的寐龙很快窒息而死。此时,火山碎屑快速下泻,瞬间埋没了山下湖边的寐龙。

沧桑巨变,斗转星移,它的躯体在火山灰中逐渐分解、慢慢石化,在原地将它保留得完好无损。那个瞬间就这样凝固在地球生命进化的长河中,如此,我们才得以穿越那亿万年的时空,一窥寐龙的奥秘。

寐龙小资料龙
拉丁文名:Mei
生存年代:早白垩世
化石产地:国内辽宁
外形特征:长53厘米
食 性:肉食
种 类:兽脚类
释 义:寐(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