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雷亚楼龙:侏罗纪晚期食肉恐龙

卢雷亚楼龙属(学名:Lourinhanosaurus)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是种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肉食性恐龙。


恐龙小资料
文学名:卢雷亚楼龙
拉丁学名:Lourinhanosaurus
界:动物
门:索脊动物门
纲:蜥形纲
目:蜥臀目
亚 目:兽脚亚目
科:中华盗龙科
属:卢雷亚楼龙
种:安氏卢雷亚楼龙
分布区域:葡萄牙卢雷亚楼地区

化石
化石是在1982年发现于葡萄牙的洛里尼扬附近,并在1998年由葡萄牙古生物学家奥克塔维奥·马特乌斯(Octávio Mateus)所叙述、命名 。

正模标本
卢雷亚楼龙的最完整的标本只是一个部份骨骼。正模标本(编号ML 370)包含了6节颈椎与相连的6根肋骨、5节腰椎与相连的肋骨、14节尾椎、8根人字形骨、左右股骨、右胫骨及腓骨、1根蹠骨、2根肠骨,及两边的耻骨与坐骨,以及32颗胃石。

一个发现于Porto das Barcas的股骨(编号ML 555)标本,也来自于劳尔哈组,被认为是属于卢雷亚楼龙 。

除了以上的标本外,在1993年于巴伊莫格的海滩发现约100颗的蛋(编号ML 565),有些仍保存了胚胎,后来也被归类是属于卢雷亚楼龙。

这些骨骼及蛋目前都存放在劳尔哈博物馆。

模式种
模式种是安氏卢雷亚楼龙(L. antunesi),也是目前的**种。属名是以化石发现地层的劳尔哈组(Lourinhã Formation)为名,种名是为纪念葡萄牙古生物学家马吉尔·泰雷斯·安顿涅斯(Miguel Telles Antunes)。

分类
卢雷亚楼龙的分类关系仍不确定,而且没有确定的共识。最初,卢雷亚楼龙被认为是异特龙超科的原始物种,后来则被认为是中华盗龙科的近亲。一些学者则倾向卢雷亚楼龙并非属于异特龙超科,而是属于原始坚尾龙类的斑龙超科。在2006年,奥克塔维奥·马特乌斯等人提出卢雷亚楼龙是美扭椎龙科的物种。在2010年,杂肋龙、卢雷亚楼龙都被归类于中华盗龙科。在2012年的最新研究,则被改归类于虚骨龙类。

古生物学
卢雷亚楼龙是一属大型肉食性恐龙。目前发现的标本是个亚成年体,身长约有4.5米长,体重约160公斤。它需要10年才能完全成长,而成年个体可以长达8米。

在巴伊莫格发现的巢穴,同时发现了鳄鱼的蛋与胚胎。有可能是这类鳄鱼是巢寄生在卢雷亚楼龙的巢穴,就像是现今的杜鹃科一样。

卢雷亚楼龙是**类发现有胃石的兽脚亚目恐龙。这些胃石是属于卢雷亚楼龙,而非它吃了草食性恐龙一并吞下的。

在1998年,发现了可能属于卢雷亚楼龙的恐龙蛋与胚胎,包含超过100科恐龙蛋,某些内含胚胎化石。